搜索热词:
2023年12月22日《中国社会报》
习近平总书记今年在广东考察时强调,广东是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先行地、实验区,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大局中地位重要、作用突出。要锚定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目标,围绕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和构建新发展格局这个战略任务,在全面深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提升科技自立自强能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等方面继续走在全国前列,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
广东省民政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精神和关于民政工作的重要论述,从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求真务实,开拓进取,不断兜牢基本民生底线,办好惠民实事,努力将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为民解困更精准更高效
家住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禾洞镇铺庄村的林女士一家做梦也没有想到,幸福会主动来敲门。2023年6月,广东省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信息系统监测到林女士家中有一名幼儿园入学的新生信息后,发出了级别为五级的绿色预警,镇公共服务办工作人员和“双百”社工随即上门进行核查,之后将患有肢体残疾的林女士纳入低保,将其他3名家庭成员纳入低保边缘家庭进行帮扶,解决了一家人的生活困难。
2023年以来,广东省民政部门将增进民生福祉作为社会救助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适度扩大救助范围,提升救助水平,建立“大数据 铁脚板”主动发现救助机制。通过加快统筹建设“粤众扶”大救助综合服务平台,一体推进广东省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信息系统、广东省救助申请家庭经济状况核对管理系统建设,运用“大数据”,动员基层“铁脚板”,及时发现困难群众并综合实施各项救助帮扶,将“政策找人”与“人找政策”相结合,切实兜住底兜准底兜牢底兜好底。
“织密网”与“增实惠”相结合,确保“兜住底”。持续开展低保边缘家庭和支出型困难家庭救助扩围增效,出台《广东省最低生活保障边缘家庭和支出型困难家庭救助办法》,将救助对象扩围至非本省户籍的共同生活家庭成员;统筹各方救助资源,让救助对象享受到医疗、教育、住房、就业、法律等帮扶和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养老服务等综合救助,着力打造精准分层、科学分类的大救助体系。2023年以来,全省共认定低保边缘家庭和支出型困难家庭对象12.8万人。广东省政府连续13年将提高城乡低保、特困人员基本生活保障标准纳入“十件民生实事”统筹推进。目前,全省城乡低保标准平均每月分别为983元、797元,城乡特困人员基本生活供养标准平均每月分别为1614元、1317元。
“线上监测”与“线下摸排”相结合,确保“兜准底”。大数据监测预警,广东省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信息系统汇集了12个部门机构的18类困难群众基本信息,将440多万低收入人口纳入监测范围,全省累计发出风险预警信息并完成调查核实14.8万条,纳入民政救助19752人,转介其他部门救助13632人。“铁脚板”摸底排查,研发入户核查小程序,连续三年开展困难群众手机app入户核查工作,累计核查286万多户,发现并转介3.2万多个困难群众救助需求线索。零距离温情走访,将救助服务由“窗口被动办”转变为“入户主动办”,全面实施“广东兜底民生服务社会工作双百工程”,将原乡镇(街道)聘请社会救助经办人员整合为“双百”社工,面对面、零距离向群众宣讲兜底救助政策,提供政策落实、心理疏导等服务。目前,全省已建成1631个乡镇(街道)社工站、9218个村(居)社工点,配备2.8万名社工,切实把党和政府的关心关爱送到困难群众家中。
“就近办”与“掌上办”相结合,确保“兜牢底”。打造“一窗口”受理服务,在所有乡镇(街道)设立“一门受理、协同办理”服务窗口,困难群众可在省内任意救助窗口提出救助申请。2023年以来,共服务群众异地提出救助申请9154户。实行“一系统”信息核对,完善省救助申请家庭经济状况核对管理系统,对接省直相关部门、商业银行以及证券、保险等部门信息,累计为1694万人次出具家庭经济状况核对报告。搭建“一平台”全程通办,在政务微信小程序“粤省事”上线困难群众“救助自诊”、社会救助在线申请、复核等功能,实现困难群众“手机在手、救助通办”。2023年以来,共为困难群众办理线上申请11464户(次),开展“救助自诊”10217人次。
“政府救助”与“慈善帮扶”相结合,确保“兜好底”。建立慈善帮扶资源供需精准对接机制,深入摸查了解困难群众和特殊群体的实际需求,进一步动员、引导、支持社会力量参与慈善帮扶。截至2023年11月底,全省动员、引导349家社会组织、630个慈善项目参与慈善帮扶。成立民政领域志愿服务组织500多个,组建民政领域志愿服务队伍1万多支,“双百”社工累计服务困难群众和特殊群体超过1500万人次。
扫描关注
广东省民政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