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热词:
近年来,广东省广州市救助管理站市区分站(以下简称市区分站)探索建立“帮扶小组”,以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身边事为切入点,找准路子、开好方子,全力破解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中的急难愁盼问题。
帮扶多元 急难愁盼贴心解决
“帮扶小组”由市区分站生活照料、寻亲核实、接领送返、医疗救治科室各选派2名业务骨干组成,收集危重病、高龄等特殊受助人员合理诉求,提供法律咨询、就业指引、心理辅导、情感抚慰等服务,以及司法援助、法律援助、就业援助、医疗援助、心理康复等转介服务。
“谢谢你们的帮助,救助管理站比家还要温暖。”近日,受助人员小庆冲了一个舒服澡,换了一身新衣服,心情愉悦地跟随工作人员踏上返乡的路程。
小庆刚到市区分站求助时,患有陈旧性颅脑损伤和骨折,因和家里闹矛盾,一直抗拒回家。经过市区分站“帮扶小组”连日来的劝导,他终于放下心理负担,重拾信心,回归家庭。
从2020年起,市区分站开始探索多部门联合帮扶,建立特殊受助人员全方位照料、多元化服务机制。2022年3月,市区分站又制定了专项工作制度,有效提升特殊受助人员帮扶制度化、常态化、规范化建设水平。“成立‘帮扶小组’,就是联合各方资源,通过身体状况、照料需求、安全防范、护理等级四个方面,为受助人员制订详细的照料服务计划。”市区分站负责人介绍,自2020年以来,市区分站已为受助人员建立数千份身体检视评估档案,并引进专业护理人员、医用智能床垫辅助开展照料服务,形成了较为完备的照料需求评估体系。
值得一提的是,帮扶小组选派人员互为ab角,确保随时能够对特殊受助人员开展关爱服务。
个性救助 心理创伤精准把脉
一盘细沙、一杯温水、一个小时,近日,一名无名氏在市区分站上演了一场“变身记”。
前不久,一名无名氏自行来站求助。由于他防御心理较强,始终不肯透露自己的名字。“帮扶小组”介入后,一方面通过人脸识别、“今日头条”等手段开展寻亲工作,另一方面坚持每日与无名氏谈心谈话建立信任。随后,河南籍张某因与该人信息高度相似被“帮扶小组”关注到,可经过沟通,该人予以否认。
“帮扶小组”在与无名氏的沟通中发现,他内心似乎有解不开的结,于是,“帮扶小组”决定安排一次“沙盘心理疗法”。
一个明媚的下午,阳光洒满房间。在工作人员的引导下,无名氏很快被沙盘游戏深深吸引,逐渐放松了下来,在沙池上摆放了“山川河流”,回忆起儿时的有趣生活,最终承认了自己就是张某,因为十几年前服刑,无脸面对亲属,一直隐姓埋名,从未向任何人透露过真实信息。了解到这些情况后,“帮扶小组”有针对性地对其开展心理疏导,并与家属沟通对接。张某最终顺利回归家庭。
在实际工作中,流浪乞讨人员或多或少存在一些心理创伤,面对这一疑难杂症,如何精准把脉心病?“‘帮扶小组’注重‘合力做工作、反复做工作’,全面深入梳理受助人员个人情况,找准找实问题症结,迅速拿出可行性方案和措施,切实让受助人员解心结、去心病。”市区分站负责人表示。
服务精细 救助服务更有温度
“今天,我们‘帮扶小组’对长期滞留的对象进行再梳理研究。”
“组长,有个医疗救治对象在闹情绪,工作人员怎么劝都没效果,请‘帮扶小组’帮忙做做工作。”
“定点医院有个受助人员需要开展出院综合评估,请‘帮扶小组’尽快安排时间。”
…………
上述对话反映出“帮扶小组”忙碌的工作状态。在“帮扶小组”的努力下,受助人员与亲人重新团聚的温暖场景持续上演。
2021年10月21日,黄大爷到市区分站求助,自述于1992年离家出走后,一直未返乡,家中具体地址早已记不清楚,希望救助管理站帮助自己找到家。
“帮扶小组”介入后,根据黄大爷提供的模糊信息,通过实地走访调查终于成功与黄大爷的姐姐取得联系,随后将黄大爷送回了家。近日,“帮扶小组”通过电话回访得知,黄大爷已成功补办了户籍登记,并落实了属地社会保障政策。
“‘帮扶小组’成立以来,充分利用社会力量参与救助服务工作联动机制和市区分站联合寻亲工作室资源,发挥人员精干、灵活机动、动作迅速、便于组织的特点,强化专业人干专业事, 快速高效推动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市区分站负责人表示。
扫描关注
广东省民政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