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热词:
东莞市救助管理站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聚焦流浪乞讨人员这一特殊群体,积极推进“政府 社会组织 志愿者”救助管理新模式,扎实开展寻亲工作,通过练好“基本法”,探索“新路子”,强化“宣传面”,持续推进寻亲服务工作提质增效。自2017年以来,累计帮助1072名入站无身份人员寻亲成功。
练好“基本法”,推动寻亲服务专业化
东莞市救助管理站积极完善寻亲服务的规范流程,结合站内寻亲救助实际,在工作实践中形成了三个“基本法”,不断推动寻亲服务专业化。
一是强化传统手段有效运用。组建了一支政治强、业务精、能担当、有爱心和耐心的专职寻亲队伍,通过面对面沟通交流、书写文字、口音识别等传统寻亲手段,注重做好受助人员基础信息收集分析,夯实寻亲救助工作基础。
二是推进“互联网 社会力量”寻亲模式。在全国救助寻亲网、今日头条、抖音寻人、东莞市电视台、东莞日报等多个网络媒体平台发布寻亲公告,扩散寻亲信息;同时与“让爱回家”公益寻亲组织建立合作机制,该公益寻亲组织协助开展问询、寻亲信息扩散、实地走访等,提高寻亲工作效率。
三是利用现代科技核实身份信息。与各地救助管理站、公益寻亲工作室、热心民警等保持密切联系,强化沟通协作,运用公安机关人口信息查询、人脸识别、dna比对等科学技术,为受助对象确认身份信息,提高寻亲的准确度和成功率。
探索“新路子”,啃下寻亲“硬骨头”
针对仍有部分受助人员无法查明身份长期滞留的问题,东莞市救助管理站积极创新寻亲工作方法,不断拓宽寻亲渠道,探索出祖籍分析法的寻亲“新路子”,取得了明显成效。
2023年上半年,东莞市救助管理站寻亲组了解到,运用dna祖籍分析技术,利用男性y染色体的特殊性,可以确定男性受助人员的祖籍地或者居住地,缩小寻亲范围到镇、村级,从“大海捞针”到“精准定位”,极大提高寻亲工作的准确度和成功率。
寻亲组马上与相关公安机关联系,建立合作寻亲机制,运用祖籍分析法开展寻亲工作。目前,寻亲组共提供2批次20份样本,通过祖籍分析法寻亲成功9人。寻亲对象均为站内男性长期滞留人员,因聋哑、失忆、精神障碍或智力障碍等原因,无法沟通交流,有的失踪时间甚至超过30年、滞留站内时间长达6年,工作人员通过各种常规寻亲手段均无法查明身份信息。作为新的突破口,祖籍分析法在男性长期滞留人员寻亲救助方面发挥明显的作用,将帮助更多受助人员回家团圆和回归社会。
强化“宣传面”,推动寻亲工作社会化
为进一步凝聚社会共识,东莞市救助管理站围绕寻亲工作扎实开展宣传,充分利用“南方 ”等新媒体平台,强化寻亲工作成果宣传,以寻亲服务感人事例提升寻亲服务社会认可度。2023年以来,在省级媒体发布寻亲成功相关案例宣传共4篇,不断促进社会各界对救助寻亲工作认同。
同时,借助救助管理机构“开放日”活动,通过现场讲解、观看专题宣传片、发放宣传手册、开展集体活动等多种方式,充分展示寻亲工作成果,让社会大众了解日常寻亲救助工作的开展,认识救助管理工作,发动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到寻亲救助工作中。
扫描关注
广东省民政厅